“失掉城市,高校如断水源、难以为继。”近年来,地处安徽的宿州学院严密依托所在城市深化校企协作,校地同心走实建造应用型高水平院校之路。
2021年10月,宿州学院对标宿州市展开,提出“4510”校地联合科创举动,即环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工业链、立异链“4链交融”,推动专业、工业、企业、作业和作业“5业联合”,环绕宿州市十大要点工业,建造十大校地联合科创渠道,助推校地协作高质量展开。
给支撑、签协议,校地协作敏捷翻开
关于宿州学院的自动握手,宿州市委、市政府回以火热拥抱,将支撑校园申硕、创立大学归入党代会陈述、政府作业陈述和宿州市“十四五”展开规划,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高标准领导小组,建立专门机构和谐推动创立作业,在人才、资金、项目、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撑。
携手同行的心被激起。
“宿州市政府全力支撑宿州学院招才引智,给予5900万元博士人才引入专项经费支撑。”
“政府与校园签定应用型顶峰培养学科协作共建协议,给资源与环境、机械、食物与养分3个学科每个年均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经费。”
“校园建造了19个市厅级以上科研渠道动真格搞研制,咱们不能凭空捏造,要用高校的最长板补当地的‘急需板’。”
……
校地协作敏捷翻开。
第一次访企,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卓馨带着6名博士问企业负责人:“出产中有什么难题吗?咱们可以帮着处理。”没想到,人家压根不相信他们的科研水平,刚坐下来喝了杯茶就被客客气气地请走了。经此一遇,卓馨逼真感受到,高校不了解当地的需求,当地也不了解高校的作业。
第2次访企,她改动战略,先与博士们探讨了方针企业在展开中或许存在的职业共性难题,然后带着处理方案去企业谈协作。一番沟通,安徽紫金新资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惊奇不已:“没想到你们真能处理出产难题。”两边当场签了3年合同,企业每年为学院供给80万元研制经费。
在一次次访企中,许多教师发现自己的研讨方向与当地工业需求不符合,纷繁进行调整。教师张德谨本来研讨精密化学品组成,但当地相关企业较少,需求不高,因而把目光转向宿州市活跃布局的新能源工业,研讨起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
校园摸准了企业的脉门后,很快翻开局势,与一家家企业签定科技研制、技能转让、咨询服务、大学生实训等合约。
招人才、建团队,霸占关键技能难题
跟着校地协作不断深入,宿州学院殷切地感受到高层次人才的立异生机。学院决议加大力度招贤纳士,为引入人才供给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资金,协助引入人才处理爱人作业和子女入学等后顾之虑。短短两年时刻,该校博士数量从缺乏百人跃升至360多人。
人才吸引入来,怎么引导他们把智力、立异要素投向当地经济社会展开最需求的职业和范畴?
首要建部队,校园遴选了一批具有较强立异思维和立异才能、可以带领科研团队取得科研效果的领军人才作为首要培养对象,组建了15个二级学院博士服务团队。然后出方针,经过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歪斜办法,鼓舞博士们把项目做到企业中、把论文写在产品里。一起做好服务,校地协作办公室专门为博士团队处理技能合同签定和效果转化等业务。最重要的是搭桥梁,经过安排博士团队访企,遴派教师赴市相关单位挂职、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共建博士科研站等方法,精准调研、搜集企业技能需求。
两年来,校园帮企业霸占了一批关键技能难题,支撑当地高质量展开的立异效果不断涌现:立异了中草药王枣子育种、驯化关键技能,完成了地道药材王枣子规模化栽培,创制了相关健康产品;建立皖北首个新能源汽车工业研讨院,聚集全省整车、零部件、后商场“三位一体”展开布局,拓荒新赛道……
强协作、同展开,结业生成企业“香饽饽”
宿州学院严密对接当地工业和严重需求,用实力赢得了当地的喜爱。现在,全校已与430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作业单位展开协作,“十四五”以来签定产学研协议606项。2022年,全校到账科研总经费超越5600万元,其间横向经费到账5100多万元。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启荣说:“作为我市仅有的本科高校,宿州学院与全市经济社会展开完成了同频共振、深度符合。”
校园不只打造了一支疾驰在路上的生力军,还在建造一支服务当地未来展开的后备军。近年来,校园优化专业设置,建成信息技能、食物医药、资料化工等7类应用型专业群,有用对接宿州相关工业展开需求。此外,校园还依托科研渠道、实习实践基地等活跃吸纳在校本科生参加课题研讨、实践训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工业需求的符合度,使得结业生成为本地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前几天,卓馨收到安徽笃舜智能配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段振森的短信,看了后心里乐滋滋的,不由得大声念给搭档听:“卓教师,你们有个学生叫秦佳祯,现在在笃舜实习,我觉得还不错,想把他留下来……”(本报记者 王志鹏)